打造全民健康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故事传说

【搜搜世界】漳州诞生系列光辉典型的逻辑探析与现实启示

发表于2022-11-24


图片图片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就是一支激人奋进的号角。漳州拥有众多全国闻名的光辉典型,这里之所以能够成为系列光辉典型的诞生地绝非历史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以漳州为样板,深入探寻系列光辉典型诞生的历史逻辑,准确解析其中蕴藏的“红色密码”,对于一座城市如何发挥本土光辉典型的榜样力量,构筑新时代精神高地引领广大干部群众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漳州列光辉典型的鲜明特征

  漳州诞生的一系列光辉典型是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一座座红色精神丰碑。每个典型都深深镌刻着漳州儿女的鲜明特征,是多种内在特点的有机统一。

  (一)多样性与典型性的统一。漳州光辉典型的形成时间涵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涉及军事、政法、农业、体育等诸多领域。1932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次重大实践,成为激励漳州人民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漳州孕育出“顾全大局、舍己为人”的龙江风格、“实干为民、艰苦奋斗”的谷文昌等先进典型,诞生了女排精神、“漳州110”先进事迹。这些光辉典型呈现出多样性和典型性的高度统一,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熠熠生辉,为广大干部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地方性与全国性的统一。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福建省重要的革命苏区老区,漳州所孕育诞生的光辉典型带有明显地方特色,同时也在全国得到广泛认同和传颂。以“龙江风格”为例,原本产生于闽南人民“堵江抗旱”的生动实践,经过中央、地方媒体的宣传报道,获得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迅速引起全国人民的共鸣,成为家喻户晓的时代象征。

  (三)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漳州光辉典型不仅仅定格在历史片断中,而且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久弥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例如,“漳州110” 在2021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让“人民的保护神”更加深入人心;谷文昌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和称赞,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评价“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谷文昌也是实事求是的典范”[1],使谷文昌先进事迹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二、漳州诞生系列光辉典型的历史逻辑

  诞生于漳州的系列光辉典型,植根于闽南优秀传统文化和漳州人民的人文性格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汇聚形成并得到不断发展完善。

  (一)漳州诞生系列光辉典型的人文基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殊区位涵养独特人文性格。依山面海、气候宜人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漳州人兼具山的坚韧、海的豪爽、平原的坦荡的性格。境内闽南文化、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潮汕文化不断碰撞互动,沉淀形成漳州人文性格的几个优秀特征:“拼搏进取、智慧理性、开放包容”[2]。首先,“拼搏进取”为漳州系列光辉典型得以破土而出提供了原生动力。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开漳圣王”陈元光开疆拓土、建置漳州,明、清两代以“开台王”颜思齐、“宋卡城主”吴阳为代表的大批漳州人拓台湾、下南洋[3],突破了汉族“安土重迁”的传统,将不甘人后、拼搏进取的基因注入漳州儿女的血脉,成为他们面对困境难题的自然反应,“输人不输阵”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奋斗过的人们的群体性格。其次,“智慧理性”为漳州系列光辉典型得以旺盛生长提供了丰厚滋养。漳州虽然曾经是“蛮獠之地”,但有幸得到朱熹、王阳明等历代圣贤名士的开智教化,加之历史上大量北方士族南迁,带来文化上的交融,漳州脱胎换骨转变成“海滨邹鲁”[4]。漳州人民在理学、心学的长期浸润中,收获了难得的智慧与理性、从容与练达,也兼具浓厚的家国情怀,涌现出黄道周这样舍身取义、忠贞不屈的“一代完人”。新中国成立后,南下干部带着使命和热忱,与漳州儿女的智慧理性激情碰撞,共同在芗江大地上缔造了一系列的光辉典型。再次,“开放包容”为漳州系列光辉典型得以多姿多彩提供了广阔空间。漳州因海而兴、向海而兴,“兼收并蓄”的格局和气质在月港从崛起到兴盛的过程中展露无遗。从月港而出的商船到达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贩东西二洋,代农贾之利,比比皆然”的盛况[5]。漳州人民从这场闽南人的“大航海时代”里继承了一份开阔的胸襟和开放的视野,乐于接受外来思想潮流,不易受传统观念束缚。这正是许多光辉典型涌现并存的条件和保障。

  (二)漳州诞生系列光辉典型的政治基础。党的坚强领导、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觉悟三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最为坚实的政治基础。首先,党的坚强领导是漳州诞生系列光辉典型的根本保证。党的坚强领导是百年奋斗的首要经验,各级党组织带领干部群众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了漳州道路、彰显了漳州担当。例如,中央红军攻克漳州既是毛主席指挥的红军东路军的伟大胜利,也有闽南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进行配合与策应的功劳[6] 。其次,领导干部的担当作为是漳州诞生系列光辉典型的关键支撑。漳州人民虽然较为安逸,却也从不缺追求超越、敢于斗争的热血,只是需要“领头羊”的激发和引航。历史反复证明,漳州一代又一代党员领导干部总能在时代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担当作为,不仅成就了事业,也造就了典型。朱积垒、王占春、谷文昌、刘秉仁、于克钊、郭韶翔等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冲锋在前、不讲得失,深深感染和打动基层干部群众,迸发出“党员能搬石,群众能搬山”的强大战斗力。再次,人民群众的高度觉悟是漳州诞生系列光辉典型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漳州人民从革命斗争年代开始,就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觉悟,始终以高昂的斗志和满腔的热忱投入到革命和建设中,成为漳州系列光辉典型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例如,1932年4月,漳州人民支持红军半个月内筹款103万银元,为中央苏区金融事业的发展乃至红军长征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1972年10月国家排球队训练基地定址漳州后,漳州人民群策群力仅花23天时间就用本地出产的几万支毛竹抢盖了一座覆盖6个排球场的临时训练“竹棚馆”,迎接中国女排在11月底第一次到漳州冬训,开启了“中国女排从漳州腾飞”的历史[7]。这都充分展现出漳州人民改写历史造就典型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三)漳州诞生系列光辉典型的实践基础。光辉典型根本上来源于伟大实践。漳州革命先驱和干部群众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开展伟大实践,铸就光辉典型。一是漳州系列光辉典型的伟大实践汲取了历史的经验。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经验积累史,人们在实践中沉淀的经验是历史前进的基础。产生漳州系列光辉典型的伟大实践,都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曲折前进。比如,据旧志记载,解放前近百年间,东山人民饱受风沙肆虐之苦,尝试了多种治沙方法,都以失败而告终。1951年,以谷文昌为代表的县委班子带领9万东山人民开启植树造林的漫漫征程。经受数不清的失败挫折,不断总结经验,在1958年春天最终找到了最合适抗沙的短叶木麻黄品种。至1964年,谷文昌已带领全县军民筑起了三十多公里长的沿海“绿色长城”,东山植树造林模式也在福建沿海广为推行[8]。这生动说明了我们党不仅善于从历史深处汲取智慧,而且善于从自身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在历经磨难后愈挫愈勇,实现前人没能实现的梦想。二是漳州系列光辉典型的伟大实践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关键时期,一定会推出自己的代表性人物,发出时代“最强音”。漳州系列光辉典型正是各时期社会大变革背景下的时代“最强音”。以“漳州110”为例,上世纪90年代,公安部门面临的社会治安状态越发尖锐复杂,建设新警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已经势在必行。“漳州110”契合了这样的时代需求,“摸着石头过河”成功创立警务工作新模式,在社会变革中重新定位了警察职能,从而引领了中国警务机制改革新时代[9]。三是漳州系列光辉典型的伟大实践实现了当代的价值。漳州人民始终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这些诞生于九龙江畔的光辉典型,一直坚持传承弘扬、推进创新发展,让漳州系列光辉典型的伟大实践持续体现出时代性和创新性,在祖国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例如,在“龙江风格”诞生几十年后,依然有上海、安徽、湖北等地人民发挥其“顾全大局”的精神,以炸坝分洪的壮举缓解兄弟省市灾情,相继奏响“龙江颂”[10]。“漳州110”围绕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期盼关切,先后进行6次重大警务改革,进入新时代,“漳州110”着力构建“四警四化”[11]现代警务机制,获公安部重点推广。

  三、培育和维护本土光辉典型的现实启示思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方位上,我们应该从更多维度和角度上重新审视、思考如何运用好一座城市所拥有的光辉典型,构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先进典型体系,努力打造新时代红色精神高地。

  (一)充分发挥光辉典型的功能作用。当前,一座城市培育和弘扬光辉典型主要是为了实现三个方面的功能作用:一是激励作用。光辉典型的榜样力量无疑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接续奋斗、勇毅前行,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和责任担当,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知难而上、敢破新局、敢于胜利,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振翅腾飞、建功立业。二是教育作用。光辉典型蕴含的精神内涵不仅是各级各部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战斗堡垒建设的重要法宝,还是广大干部群众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富矿,更是广大青少年塑造健康优秀人格的生动教材,是一本常学常新的教科书。三是审美作用。光辉典型完全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培育和弘扬光辉典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城市美感和形象的重要手段。利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有利契机,深入总结近年来传承弘扬光辉典型的经验做法,深度挖掘其美学价值意蕴,加快推进系列光辉典型的提炼和宣传,能够深化人们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实现一座城市层次、品味和内涵的整体提升。

  (二)正确看待光辉典型的辩证关系。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光辉典型的功能作用,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至少需要把握好三种关系。首先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光辉典型是一个有机整体,由若干具体的精神形态、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组成,既自成体系,又各具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尊重各种光辉典型之间的差异,发挥不同光辉典型在不同时期面向不同群体的激励作用,又要加强整体研究和阐释,全面、系统地把握理解其同根同源的共性,使各种光辉典型组合形成一个具有无穷力量的精神整体。其次是延续和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12]与时俱进是实现光辉典型有效传承和弘扬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们要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持续开展凝练、提升与深化,不断为光辉典型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应对一系列新命题的过程中,注重培育和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神形态,不断进行新的挖掘和实践,解答新的时代问卷。最后是研究和实践的关系。光辉典型来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在开展光辉典型研究时要高度重视史实研究,深入挖掘相关事件、人物,准确把握光辉典型的形成脉络,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既能讲清楚系列光辉典型形成的本然,又能深刻阐释形成的所以然,才能更加有效地将光辉典型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推动新时代工作实践的理论支撑。

  (三)科学谋划光辉典型的方向路径。党中央发布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标志着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已经走上了体系化、规范化的道路。各地需要抢抓历史机遇,争取将本地光辉典型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上升为党中央认可的红色精神,应先从以下几方面争取重要突破。一要注重统筹推进,形成工作合力。红色精神的研究、宣传、教育、建设等各项工作涉及部门多、联动性强,可以考虑成立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同时,健全完善、高效运行督查考评、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奖优惩劣等各项工作机制,真正形成“高位推进、综合协调、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二要注重提升层次,纳入精神谱系。红色精神的认证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有意识地总结提炼本地区光辉典型的精神本质特征,将更多本地区光辉典型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主攻方向和目标,把握时机开展“上京赴省”对接工作,赴中宣部和相关部门进行专题汇报。利用国家部委调研、培训等契机,主动靠前对接沟通,争取将本地区的先进典型“推出去”,成为下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三要注重宣传研究,营造浓厚氛围。科学研究和广泛宣传是本地区光辉典型深入人心、走向全国的关键抓手。在理论研究上,应汇聚宣传部门、党校、史志部门等专业人才和相关研究学会,组建研究团队或联盟,深入发掘相关史实和文化资源,整合散落、缺失的材料,持续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专题研究成果。同时,结合重大历史节点,组织高端论坛或研讨会就光辉典型开展交流研讨,精心策划构建主题展览、宣教基地、书籍、影音、网站、宣讲、旅游的“七位一体”宣传新矩阵,对内强化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对外吸引和争取外界更多关注支持,为全面推进本地区红色精神认定营造良好环境与氛围。


注 释:

  [1]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求是》杂志2021年第3期。

  [2]作者:郑镛:《论漳州人的人文性格》,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文章编号:1004-468X(2005)04-80-06。

  [3]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漳州市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30页。

  [4]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漳州府志》(明•罗青霄 编纂),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36页。

  [5](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12~113页。

  [6]中共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编:《漳州城头战旗妍•中央红军攻克漳州纪实》,内部交流资料2019年版,第17页。

  [7]中共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女排精神读本》,内部交流资料2020年版,第132~134页。

  [8]中共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东山县委宣传部编:《谷文昌精神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9]中共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漳州市公安局编:《“漳州110”精神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10]中共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龙海市委宣传部编:《龙江精神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128~131页。

  [11]“四警四化”:主动预警、精细布警、多维接警、动中处警和智能化指挥、精准化服务、标准化执法、专业化建设。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4年5月4日。




来源:市委史志研究室综合科
作者:曾一石、李鹤鸣、林倩
编辑:王文潮
排版:詹玉琳
审核:曾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