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民健康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市民风情

【搜搜世界】北大屠夫:3年分红11亿,建138套别墅送乡亲,今死也不敢回老家

发表于2023-6-22

“一回去,每个人都提出各种问题和要求,有的还找我母亲帮他们说话,所以我干脆就不回去了。”
祖籍湛江遂溪县官湖村的陈生一提起家乡的事就头痛不已,身为天地壹号的董事长,3年光分红就高达11亿元的他,原本想着建别墅送给乡亲们是一件造福乡里的好事。
谁知,好心却做了坏事,乡亲们的表现着实让他很是无奈,导致他死也不敢再回老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陈生今年已经61岁了,在有分别墅的想法之前,他一直是乡亲们交口称赞的对象。
陈生还有个弟弟,父母都是农民出身,早年间的生活十分贫苦,所以,陈生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出路,至少他和他父母都是这么想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18岁的陈生考上了北京大学经济系,北大可是顶级学府,而陈生又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发放那天,全村人都来到了陈家祝贺,陈生也格外高兴。
在父母的影响下,陈生原本也想着毕业后能分配一个稳定的工作,然后抱着铁饭碗过着舒适的生活,不过大学的经历,让他开拓了眼界,他觉得只是一味地给人上班,很难有大的成就。
所以,毕业后被分配到湛江市委当秘书的陈生工作起来总是感觉没有动力,尽管这份工作在旁人眼中已经是个香饽饽,但见识过西方经济发展的他,显然有着更大的追求。
于是,在湛江市委工作了两年以后,积累了一定积蓄的陈生开始了自己的发财之路。
陈生是学经济的,懂得如何把握最新的风口,一开始的时候,他发现倒卖蔬菜可以赚钱,因为蔬菜的价格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
所以,陈生就在蔬菜产出旺季以低价从农民那里收购大量蔬菜,然后等降温的时候,市面上流通的蔬菜减少,他再以几倍的价格把囤着的蔬菜进行抛售,这样一来一回就赚了五六倍的利润。
仅仅一年时间,陈生就凭借这个方法赚到了十多万的财富,乡亲们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还是很佩服他的能力。
1993年,31岁的陈生又捕捉到了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的信号,立刻把所有的积蓄都投了进去,“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很快,陈生就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陈生没有盲目,他知道以自己的体量很难在房地产领域继续做大做强,于是,便选择了及时退场,改变思路,进军了醋饮料市场,而这同样得益于他敏锐的眼光。
那是在1997年的时候,有一位领导来到湛江视察,作为湛江房地产风云人物的陈生自然得到了陪同出席的机会,在宴席上,陈生发现这领导竟然把醋加到饮料里兑着喝,还喝得津津有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陈生觉得这将是一个大的潮流,果然,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市场上确实已经开始流行醋饮料的喝法,他果断建立了工厂,然后从上海买进了专业的生产设备。
紧接着,陈生又到了山西专门请教酿制醋的老师傅,最终研制出了一款口味和品质俱佳的醋饮料,陈生为其取名为天地壹号。
果然,饮料刚一上市就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市场份额一度更是达到了40%以上,陈生光凭借卖天地壹号饮料就赚取了数千万元的财富。
不过,潮流总是会过去的,一代有一代之爱好,陈生也发现了这一点,后来,他就紧跟新的潮流,转而卖起了苹果饮料,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他都能凭借敏锐的眼光和果断的执行力屹立不倒。
当然,对于有些突如其来的事情,他也力不从心。
“我做哪个行业,做不到龙头老大,就会放弃。”
这是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骨子里还是十分倔强,也正是这种性格得以让他越战越强。
那是在21世纪初的时候,陈生将目光投在了养殖业上面,他发现养鸡的利润非常高,于是,便直接买了100多万只土鸡进行大规模饲养,如果养成,那利润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可陈生还是忽略了一个致命的因素。
原来,为了保证健康,土鸡的销售必须有卫生防疫证和屠宰证,而这方面的准入门槛实在太高,所以,陈生饲养的土鸡大多只能通过鸡贩子售卖,而这样一来价格卖不上去不说,甚至还会有一些商贩打着天地壹号的名义,卖假土鸡,这对公司的名誉也是一大打击。
综合考量之下,陈生最终放弃了养土鸡的做法,后来,他又做起了白酒产业,但因为品牌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见效益,要么不做要做就做领头羊的心理让陈生一连换了好几个行业。
最终,几经对比,陈生才选择了饲养土猪的行业,并且在结识了同为北大校友的养猪达人陆步轩之后,公司迎来了迅猛的发展。
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专业化的饲养、推广和销售,并且创立了日后在猪肉销售领域闻名天下的壹号土猪品牌。
为了提高品牌的竞争力,两人还合伙建立了一所专门培养养猪卖猪人才的屠夫学校,并且引进了西方的管理经验,对工人的培训也更加精细化,导致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都大大提高。
2007年,壹号土猪正式上市,短短十数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就有了超过800家的门店,公司市值也超过了百亿元,而作为董事长的陈生本人三年就能分红多达11亿元。
随着陈生的暴富,当地原本一些对他创业持悲观态度的乡亲们也转变了想法,纷纷把他当成了孩子学习的榜样。
而在赚钱的路上,陈生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家乡人,他一直记得当初他离家去北大求学时的场景。
原来,那个时候,由于陈生家里实在太过贫困,连买火车票的钱都支付不起,乡亲们闻讯后便纷纷来到了陈家,虽然大家都不富裕,但看到村里出了个大学生,还是北大的,都想着尽一份力,帮他一把。
于是,乡亲们纷纷给他递上了一毛、两毛的钞票,最终才凑够了车费,看着乡亲们对自己的无条件支持,陈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从那个时候开始,陈生就想着等以后发了财绝对不能忘本,一定要好好报答乡亲们。
所以,等陈生有了一定的财富后,他就经常帮助乡亲们改善生活条件,哪家有困难了,他还会主动派人送钱过去,村里修路建学校的活也都少不了他的援助。
逢年过节,陈生还会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送上温暖,渐渐地,大家伙都把他当成了乡贤,都夸他是个知恩图报的好人。
而随着土猪壹号的上市,陈生的财富积累到了几十亿元,此时的他就想着加大对乡亲们的福利,直接一口气在村里建起了一百多栋别墅,表示要无偿赠送给乡亲们。
这本是一件积德行善的好事,可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变成后来那个样子……
建别墅送给乡亲们的想法是陈生在2011年的时候提出的,当时他回乡以后看到家乡的发展还是十分缓慢,就于心不忍,想着通过送别墅的方式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
当然,陈生也不是只有这一个想法,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在村里农田建猪舍、开辟荔枝园、修建中心广场、修建村办公楼等多个主意,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大家都能致富。
乡亲们听后全部大力支持,因为白送别墅这件事在他们看来就是个大好事,便宜不占白不占,所以,在村里召开的会议上,乡亲们直接全票通过了陈生的提议。
就这样,在经过仔细的筹备过后,别墅建造也提上了日程。
原本根据村里统计的数据,别墅的数量会远远超过当地的实际户数(171户),因为有的人家可能孩子比较多,这样可以分到两栋别墅。
可由于村里一时间腾不出这么多空地,所以,建造工程只能分期进行,一期规划是138套别墅,先分给更加需要的人们,而这个标准就是村里根据每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到了2018年年初的时候,一期工程已经全部竣工,按照规定,分到别墅的乡亲应该及时搬到别墅里去住,然后腾出来的老宅进行拆迁,好留出空地建二期别墅,好早日让没有分到别墅的乡亲都住进别墅。
这一想法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乡亲们在当初开会的时候也都同意了,可真到了分房的时候,事情的复杂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陈生的想象。
首先最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一期别墅到底先分给哪些乡亲的问题,没有分到别墅的乡亲开始不断地抱怨,说分配的标准不合理,有的还扬言说村干部早就和那些分到房的乡亲串通好了,不然绝不会分的这么快。
这些没有分到房的天天去找陈生的母亲讨说法,抱怨陈生做人不厚道,毕竟当初陈生上大学的时候,他们也是帮助过他的。
而那些分到别墅的乡亲同样有不满意的,有的说自己家好几个孩子,才分到一栋别墅,这很不合理,因为他们发现有些已经到了城里当公务员的人家也分到了别墅,他们觉得这类人已经有条件在城里买房了,没必要再分。
不仅如此,这些分了别墅的乡亲还不愿意让施工队拆除自家的老宅,他们说住在里面几十年已经有了感情,建议陈生再从外面找空地建别墅。
可另一些没有房子的乡亲本就议论纷纷,听到这一想法更加生气了,他们也想住进别墅,他们也不想离开家园,就这样,双方争吵不断,到了最后,大家都把怨恨投到了陈生身上。
因为如果没有他送别墅的举动,乡亲们也不会产生这么多矛盾。
对此,陈生也很是无奈,毕竟他只想做个好事而已。
2018年3月,在村干部的协调下,一期别墅的分配还是顺利完成了,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不少分到别墅的乡亲们已经住了进去。
但私底下的矛盾还是愈演愈烈,没有分到别墅的乡亲还是议论纷纷,陈生见状十分生气地说道:
“官湖村总共就2000亩土地,在这里大家能争出什么来!我不争,所以我发了大财。大家还是培养好子孙后代,希望他们都能走出官湖村,去大城市,去国外。你们再不改变,再过几年可能连做农民的资格都没有了。”
但说归说,乡亲们可是完全听不进去,他们在意的只是自身的利益有没有得到满足,争论还在继续,而二期工程因为老宅迟迟得不到拆迁到现在还处于搁置状态,原本团结和谐的官湖村也变得充满了火药味。
陈生也没有办法了,如今的他只能继续做着自己的事业,平日里也几乎很少再回村里,因为乡亲们的表现着实让他有些失望。
可这单单只是乡亲们的问题吗?
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那里得到启发,他说:“搞扶贫在‘输血’的同时也要通过更先进的文化、理念去影响他们,单一的福利扶贫,比如给村民盖好房子住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甚至社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