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民健康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全域旅游

【搜搜世界】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如何发展特色旅游和全域旅游?

发表于2024-7-22

1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与旅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从需求来看,不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史传统,还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现代追求,旅行都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都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牵引所在。就供给而言,从资源、产品、活动、项目建设到地方发展,文化与旅游皆是唇齿相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密不可分。从举世闻名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到出神入化的旅游演艺、特色浓郁的古城古村古镇、主题公园、文化小镇,以及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乃至国家、省市的旅游形象宣传,无一不是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伴随机构整合,文化和旅游在体制机制、产品业态、设施载体、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对外推广等各个维度进一步深度融合。

     从全球范围来看,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国在旅游发展中或多或少都离不开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作为拥有两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中国对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处理有着特别深远的意义。一方面,通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当下旅游者包括外国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促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

     从国家层面看,旅游行政机构的设置体现了国家对旅游发展的导向。在不少旅游发达国家,国家层面或者没有单独的旅游管理部门(如美国仅在商务部下设旅游办公室,英国将旅游事务归属于数字化、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或者与交通部门、商业等部门并列(如日本为国土运输省观光厅)。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设立充分体现了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国家意志;在中国,旅游肩负着更大的文化使命,是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发展旅游就要按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要求,以此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从节假日旅游市场数据和全年旅游消费结构来看,人们在文化、艺术、娱乐、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占比越来越高,很多游客选择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戏剧场等文化场馆和历史文化街区,沉浸式体验在地文化;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出境旅游开始从“买买买”转向“慢慢慢”,人们更愿意体验异地生活方式。消费心态转变促使旅游市场分层化,自主、个性、碎片、定制开始成为旅游需求的显话题。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夜间旅游、冰雪旅游、研学旅游、避暑旅游等消费群体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成长壮大,以强客户黏性、高品质和高复购率保障了新发展阶段旅游消费总量的持续增长与结构优化。可以说,没有规模的扩张和需求的升级,就没有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丰厚土壤。


     大规模的市场和分层次需求,尤其是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必然要求新型资源观和高水平的供给。消费新场景与休闲新空间的融合,以及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进一步推动了异质异构的市场主体间的融合。在文化和旅游融合进程中,街区和商圈既是消费场景,也是市场主体。北京王府井、上海淮海路、成都春熙路等商业街区,北京南锣鼓巷、福州三坊七巷、南京秦淮河等历史文化街区,或以厚重的传统气息和人间烟火,或以商业文化地标而成为旅游新空间、消费新场景。商圈空间范围更大,地理标志也更明显,如北京的国贸、燕莎、华贸,广州的环市东路、北京路等商圈,聚集了包括电影院、小剧场、剧本秀、电竞厅、健身馆、时尚首店在内的文化休闲业态,吸引了越来越多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特别是年轻客群的到访。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城市更新中涌现出一批以“里”命名的商业街区,如北京的华熙里、大悦春风里,南京的熙南里,杭州的天目里、劝业里,成都太古里,郑州连心里等。这些融传统与现代、休闲与旅游、商业与文化于一体的“里”,承载了城乡居民对繁华的想象,集中体现了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城市旅游发展和市场创新。那些位于近郊区且对土地资源要求高的旅游休闲新项目,如北京环球影城、上海迪士尼、广州长隆、郑州银基,以大投资、广空间和多业态而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一定程度上改善提升了城市的现代气质。

     这些新空间新场景的背后,是多元市场主体的充分发育与有机融合。相对于旅行社、酒店、景区和度假区等传统业态,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和跨界而来的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本身就带有融合发展的基因。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旅游市场主体发育开辟了新赛道,假以时日,这些新型融合主体将成为供给侧的新蓝海,也将成为反哺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动能。
2

特色旅游怎么玩

      特色旅游是相对于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常规旅游而言,对传统常规旅游形式的一种发展和深化,"特色旅游"通常也被称为"专项旅游",是基于特色资源,为满足旅游者某方面的特殊兴趣与需要,定向开发组织的一种特色专题旅游活动,一定程度上可带动地域旅游“出圈”。


     特色旅游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具有浓烈的原始、自然性,通常是边(边疆)、古(有悠久文明史)、荒(沙漠、人迹罕到之处)、奇(有奇特的地形地貌特征)、险(高山、峻岭、险地、恶水)、 少(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区。因此,特色旅游线路和项目,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其新鲜感、刺激感和探险性吸引更多游客。


1酒旅融合。


     在全球化浪潮与消费升级趋势的推动下,酒旅融合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2024的酒旅融合,已经“卷”到了另一种高度。仅2024年以来,在政策端,川酒黔酒不约而同发布加快推动酒旅融合的相关文件政策;进入5月以来,在企业端,贵州珍酒、老白干、水井坊等多家白酒企业宣布推进酒旅融合相关布局。


2党建旅游。


     近几年,很多市、县、镇都在积极探索“党建+旅游”的新路子,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旅游,激活目的地的新引擎、塑造新形象。以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景区服务提升,以体验式服务为导向,建设了休闲旅游、科普研学与党建团建三大板块服务内容,其中,党建方面,景区制定了《党建团建课程研发规范》《党建团建文化建设规范》等标准,形成了“红色引擎、绿色发展”的“旅游+党建”品牌,全面提高了景区的服务能力与服务特色。


3沙漠旅游。


     近年来,宁夏积极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力争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4年新一批认定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宁夏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宁夏中卫大漠黄河(沙坡头)旅游度假区入选,这也是首个沙漠主题的国家级度假区。度假区还积极培育了星空、康养、运动休闲等八大业态,匠心打造了演艺、研学、夜游等六大产品,通过多种途径持续不断创造文旅融合发展和沙漠旅游品牌新标杆。


     新疆沙漠资源更有优势,沙漠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60%,有全球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全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近两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引导各地依托沙漠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沙漠文化旅游产品,推出6家沙漠旅游景区、10条沙漠线路为“全国旅游精品目的地”“全国沙漠旅游精品线路”。


4气象旅游。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旅游气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余进认为,天气景观是最富变化性、最具魔幻特征、最让游客可遇不可求的一种自然奇观,气象与旅游密不可分。“气象资源是国民经济的战略资源,是旅游经济的基础要素,也是旅游新的核心吸引物。随着大众旅游和气象科技的快速发展,两者关系日益紧密,气象旅游将成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宁夏以打造星空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最美观星体验目的地为目标,充分发挥宁夏天朗气清的自然资源优势,持续擦亮“星星的故乡”文旅IP,一批炙手可热的网红沙漠旅游度假产品“点亮”沙漠星空、激发消费活力。气象奇观日益成为旅游摄影、露营、骑行、自驾游、科考的核心吸引物,国内气象旅游在探索中不断释放发展潜力。
3

怎样才能做好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理念,是一种发展模式,不是具体业务。简单来说,就是以旅游为优势产业地区,围绕旅游业,重新整合政法规、体制机制、文明素质在内的所有资源,以达到以旅游业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就是在践行习总书记的改革指示,是在自上而下改革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转向基层改革。


网址:     搜搜世界编辑:冰雪


来源:福建乡贤风采公众号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